一个社会必须朝野共和、区域共和、华夷共和、民族共和、教派共和,上下内外各方和哀共济,才能安定祥和、四海清平,而如果纷纷扰扰甚至各方互相混战就会没法安定甚至生灵涂炭。
为此必须协调好各方的利益,把各种矛盾调解好而避免激化并导致斗争。
以及对于存在的问题也要能妥善处理而不能过激处理导致破罐子破摔,比如历史上很多时候统治者宁愿亡天下而不愿放弃权力,其原因就是怕失去权力了会被清算,如果都能像清末帝后逊位一样以妥善处理换取他们交出权力,就不会导致天下大乱了。
历代以来,政治的工作也主要是协调大局的和各方面的利益,当政治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时候,社会就政通人和,当政治失衡和混乱的时候,就必然引发社会灾难甚至天下大乱。
1)建立共荣共同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要有共享精神,要让其他人也都能生存、发展,不排挤任何人、任何群体,不能吃独食而不留空间和机会给其他人。社会也保证好每个人只要努力就能获得发展,而不会努力也没法改变命运。这样才能让每个人对未来抱有希望,而不会绝望而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
2)重视保护好每个人每个群体的基本权益和合法利益。不能侵害、践踏任何人任何群体的基本权益和合法利益,哪怕是有缺陷、有问题的人或犯罪的人,哪怕是居于少数的群体。
3)做好各方的沟通。沟通是最好的处理矛盾的方式,出现矛盾就用沟通的方式来处理,有什么不同意见、不同诉求大家都提出来,并一起商量和协调解决,往往能妥善处理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各方减少矛盾、和谐相处,甚至在一些斗争、战争中,通过沟通还能够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而如果缺乏沟通,就会没法互相理解、互相考虑对方的诉求,就更容易爆发更多矛盾,并进而引发各种方式的互相伤害。
4)提倡大家多合作共赢。每个人都要有共赢的精神,做什么都注重多方共赢。社会/集体成员之间合作共赢是最好的,能让每个人发挥所长并都获得更好的回报。各种社会事务、集体管理事务,更是需要共赢,才能顺利开展,否则如果部分人没得益甚至受害,那就必然会产生抵制,甚至引发强烈的抵抗暴动。如果确实需损害需部分人的利益,也需做好利益交换或晓以大义,让其自愿放弃部分权益,而不可强来。
5)提倡大家坦诚相处、友爱互助。集体/社会成员必须坦诚相处,有什么事开诚布公地表达、讨论,而不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算计,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谁有困难了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是应该友爱互助。
6)提倡大家在竞争中要有序和留有余地。社会/集体成员之间即使互相竞争,也要有序和留有余地,不把竞争对手赶尽杀绝。即使是狼,也懂得这一点,狼群里面往往并不是最凶猛的狼做头领,而是善于协调各成员、有思路、能带领大家生存得更好的狼做头领,并且狼王有更替的话,新的狼王不会赶走老的狼王,而会让其继续发挥作用,更不会杀掉其后代,还有狼成员之间发生斗争,一般都不会致对方于死地,只要对方示弱认输就会停止战斗,这些让狼群不会因为内部斗争而减员,而让每个成员都能继续生存并也保持为集体发挥出作用。反而是有的人类政权,特别是野蛮部落的政权,总是会在内部斗争中互相灭杀,杀来杀去最后整体都走向衰败甚至消亡了。
7)社会要做到包容并蓄。允许个性化、天马行空、标新立异甚至异端的存在,并且求同存异而不要求整齐划一,最终才能大家争奇斗妍、百花齐放。
8)社会管理必须做到公平公正。避免有的人遭受不公而怨恨社会、报复社会。
9)社会各方面都要做到讲道理。任何人都不能通过威迫让人屈服,而是要以理服人,确实出现有人不讲道理的话,要有地方讲道理,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处理好每件事,让每一个人服气。
10)社会要做到人人平等。各方面资源和机会对每个人都开放,公共利益分配要平等,还有规则和法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谁都不能例外,大家共同维护秩序而不是要求谁服从谁。不患贫而患不均,不平等往往比贫乏更容易引发不满。
11)社会要有矛盾调解机制,能避免矛盾激化、扩大。并要杜绝有人故意挑起、激化矛盾。
12)社会也要有宣泄怨气、怒气的途径。不吐不快,有什么心里不爽的说出来就会好很多,而不会憋在心里走向极端。为此要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要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并且表达受到重视。
13)社会要做好各方力量的互相制衡,保持力量平衡。做好平衡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历代政治家都很注重这方面,比如美国等国家采用三权分立就是为了让社会保持平衡。(摘录:美国国父们密商三个月,费尽心机创建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制度,其目的就是共和,而非民主。美国的“建国之父”宣称,他们致力于构建的是“共和政体”,却从未提到“民主政府”或类似字样。这是为什么?在当时美国的上流社会里,“民主”这个词充满暴力色彩。所以制宪会议代表中有很多人对民主没有好感。而且大多都大声挞伐民主的罪孽,他们制定制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限制民主。正如德高望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也痛心疾首地承认,“我们都遭受过民主带来的迫害和不公正”)
14)政府和领导人必须得人心。政府得人心则天下安,不得人心则必然大家离心离德社会分崩离析最终走向动乱。为此必须确保立国、治国理论的正当性并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确保领导人的选任具备合法性,必须确保施政的方针政策得到大家的认可。
1)中央政府要能统驭好各地方,不能出现地方挑战中央甚至与中央分庭抗礼,才能避免社会溃散动乱。首先中央政府自身要做好要得民心,且占据道义制高点,让地方认可中央不会有对抗中央的想法,并且即使有对抗中央的想法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其次中央政府要具备足够的实力或者能调集各地力量形成强大力量,让有对抗中央的地方势力担心对抗中央了会被处罚。周朝朝廷从一开始能号令天下到后面各个诸侯越来越不听话,有朝廷力量日薄的原因,也有后面多任周天子老是自己破坏规矩、日益失去人心而导致众叛亲离、礼制崩坏的原因。清末慈禧的胡作非为也导致中央失去权威,发生东南互保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不再听命,国家也开始走向分崩离析。
2)提倡文明的非武力的政治斗争。除非危急且不得已和确实出于正义,尽量不采取武力、武装斗争等非常规方式开展政治斗争,否则就会像民国的二次革命一样开启了武人干政的局面继而促成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反而不好。
3)必须做好军队等武装力量的国家化和统一管理。不允许建立私人武装或把国家的一些武装力量改为听从个人指挥的,从而更好避免军阀混战。
4)避免把有的人逼得陷于绝境,为了生存变成亡命之徒。人一旦陷于绝境,往往会铤而走险而做出非理智的行为包括暴力行为。因此要关注好弱势群体和生活工作遭受失败陷于困境的人员,给他们一定的照顾,让他们不会危害社会。还有中国古代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发生战争,有不少时候是因为中原这边取消边贸,导致这些游牧民族没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生存所需的粮食盐铁等物资,只能靠南下武力抢夺所需物资以保证生存,在有设立边贸市场双方充分互市的年代,基本都比较少发生战争。
5)避免有的政客自私自利或有权任性而导致战争。历来战争基本都是少数人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因为如果从集体整体利益考虑战争是很不划算的,集体决策的话基本是不会选择发动战争的,这些少数的当政者为了强夺更多土地和财富,经常不惜牺牲民众而发动战争,有的则是为了维持个人独裁高压统治,故意通过战争制造紧张让大家必须无条件无理由服从,进一步提高权力集中,进而要求其他人绝对服从,甚至有的还心怀鬼胎,故意通过把政敌送上战场达到借刀杀人、更好除掉政敌的目的,以及有的是故意通过外部战争转移内部矛盾的焦点,再加上很多独裁者权力非常大往往很容易因为个人的任性为所欲为而一言不合或突发奇想动辄发动战争,可以说很多战争都是人为故意推动的,都是本来就可避免的。民主国家里,发动战争的权力在过会,任何政客哪怕总统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因此比较安全,而独裁国家,更容易挑起战争,因为统治者头脑一旦发热或被激怒就可能会做出发动战争的行为,除非统治者素养很高很会顾己及人而不会热衷于损人不利己的战争行为。古今多少导致生灵涂炭、文明破坏的战争,大部分人本来只要各方特别是各方领导人都能顾己及人并采用好的处理方式都是可以避免,为了小的利益甚至个人私利而导致整个社会玉石俱焚很不应该。(摘录《战狼劫国的代价:八国联军起兵始末》:这正是中国历史最让人悲恸之处——多少生灵涂炭,皆是因为个人权柄得失。)
6)避免宗教狂热导致战争。世界很多宗教战争、极端宗教恐怖活动,都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中国清末的同治回乱就是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导致种族屠杀,死伤了数千万人,其教训极其惨痛。为此必须打击一起狂热的、扭曲的宗教思想和行为。
7)避免村寨之间、种族之间、宗族之间互相斗争,甚至发生群殴械斗乃至暴力屠杀。中国清末到民国期间,农村民间集体械斗经常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为此必须建立法治社会,以及各村寨、种族、宗族之间要摒弃互相排挤、水火不相容的一些落后观念,走向共存、共荣。
8)避免被用心不良的一些外来势力怂恿、操控而引发动乱。外来势力有时会明中、暗中支持一些势力以谋取利益或达到某些目的,因此必须甄选对待好外来力量,如果是来参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是欢迎的,如果是为了来兴风作浪并趁机混水摸鱼的则要坚决打击。